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教育和科研等部门,适合从事渔业生产与技术、渔业管理与经营、水产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流体力学、渔具材料与工艺学、渔具渔法学、航海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政管理学、渔业资源评估等。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淡水渔业生产管理、渔业涉外技术服务、水产品贸易、渔业行政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就业。专业特色:注重数学、力学的基础教育,以渔业工程、远洋渔业、渔业管理为重点,任课教师以双师型为主,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可申请取得一千六百总吨以上远洋渔业船舶二副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养殖生物学、鱼类学、生物化学、普通生态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择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水产、水利、渔政、海洋、动植物检疫、生物制品、兽药、饲料、水族观赏、环境保护等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水产苗种培育与种质优化、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维护与健康养殖为重点。强调通过专业课与实践性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发和水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可直接参与社

徐汉祥

2019年02月28日 10:37  点击:[]

  

徐汉祥,男,1962年5月生,浙江省舟山市人,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员。

长期从事东海渔业资源的调查、管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为主提出东、黄海全面伏季休渔的技术方案,成为国家从1995年起实施伏季休渔的主要依据之一。长期负责东海带鱼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曾兼任东海联合渔情预报组组长,预报准确率达国际先进水平;长期负责浙江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生态修复的技术工作,并担任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组组长。先后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007BAD43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共享航次计划2018年度长江口科学考察实验研究41849903”、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舟山海域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20090519—4)”和省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论著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30余篇。主持制订全国首个渔业资源可捕标准《重要海洋渔业资源可捕规格及幼鱼比例》(DB33/T949-2014)并颁布实施。作为主要贡献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二等奖6次、三等奖3次,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7次。个人荣获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先进个人,舟山市“十一五”科技先进人物,舟山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舟山市资深拔尖人才等称号。

目前为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日渔业委员会生物资源专家组中方成员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水产学会渔业资源远洋渔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技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专家浙江省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会会长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兼职),《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主编。

上一条:李铁军 下一条:郭远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