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教育和科研等部门,适合从事渔业生产与技术、渔业管理与经营、水产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流体力学、渔具材料与工艺学、渔具渔法学、航海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政管理学、渔业资源评估等。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淡水渔业生产管理、渔业涉外技术服务、水产品贸易、渔业行政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就业。专业特色:注重数学、力学的基础教育,以渔业工程、远洋渔业、渔业管理为重点,任课教师以双师型为主,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可申请取得一千六百总吨以上远洋渔业船舶二副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养殖生物学、鱼类学、生物化学、普通生态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择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水产、水利、渔政、海洋、动植物检疫、生物制品、兽药、饲料、水族观赏、环境保护等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水产苗种培育与种质优化、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维护与健康养殖为重点。强调通过专业课与实践性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发和水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可直接参与社

李纯厚 (联培)

2015年07月10日 09:10  点击:[]

 

李纯厚 现任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增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目前兼任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秘书长,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海洋学会、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理事,广东水产学会理事,广东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5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5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22部,其中重要专著有《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北部湾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南海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污染效应研究》、《广东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中国大陆架及邻近海域浮游生物》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二等奖3项,其他科技成果奖3项,主要包括《人工鱼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4),《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水平管理策略》获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广东海域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调查评估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获2005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北部湾中越共同渔区生物资源调查研究》获2004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二等奖(第2),《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1),《无公害水产养殖合计调控技术研究》获2009年度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二等奖(第1)。    

上一条:王志铮 下一条:王秀华 (联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