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教育和科研等部门,适合从事渔业生产与技术、渔业管理与经营、水产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流体力学、渔具材料与工艺学、渔具渔法学、航海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政管理学、渔业资源评估等。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淡水渔业生产管理、渔业涉外技术服务、水产品贸易、渔业行政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就业。专业特色:注重数学、力学的基础教育,以渔业工程、远洋渔业、渔业管理为重点,任课教师以双师型为主,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可申请取得一千六百总吨以上远洋渔业船舶二副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养殖生物学、鱼类学、生物化学、普通生态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择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水产、水利、渔政、海洋、动植物检疫、生物制品、兽药、饲料、水族观赏、环境保护等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水产苗种培育与种质优化、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维护与健康养殖为重点。强调通过专业课与实践性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发和水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可直接参与社

马爱军 (联培)

2022年06月15日 10:55 董蓓蓓 点击:[]

马爱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鱼类学会理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遗传育种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鱼类工业化养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大菱鲆分会理事、中国渔业协会河豚鱼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W人计划””;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0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15年全国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等。

从事鱼类生物学、繁育养殖技术与遗传育种等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农业结构调整重大研究专项、国家863计划专题、国家支撑计划专题、国家海水鱼类产业体系岗位和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项目研究。在大菱鲆引种、繁育养殖、遗传育种、技术推广成绩突出,研究并完善大菱鲆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规范技术,形成北方主导养殖鱼种;建立了大菱鲆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体系,培育出“多宝1号”新品种;对红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半滑舌鳎、星突江鲽、珊瑚礁观赏鱼等鱼类进行繁育养殖技术、遗传育种及基础生物学等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东盟等国家海水鱼类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140余篇、14项国家发明专利获授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2,9名)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1,4名);以及部、院、市奖励7项等多项科技奖励。

邮箱:maaj@ysfri.ac.cn

电话:0532-85835103;13061281659

上一条:李铁军 下一条:孟宪红 (联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