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教育和科研等部门,适合从事渔业生产与技术、渔业管理与经营、水产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流体力学、渔具材料与工艺学、渔具渔法学、航海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政管理学、渔业资源评估等。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淡水渔业生产管理、渔业涉外技术服务、水产品贸易、渔业行政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就业。专业特色:注重数学、力学的基础教育,以渔业工程、远洋渔业、渔业管理为重点,任课教师以双师型为主,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可申请取得一千六百总吨以上远洋渔业船舶二副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养殖生物学、鱼类学、生物化学、普通生态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择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水产、水利、渔政、海洋、动植物检疫、生物制品、兽药、饲料、水族观赏、环境保护等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水产苗种培育与种质优化、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维护与健康养殖为重点。强调通过专业课与实践性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发和水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可直接参与社

张洪亮

2019年01月11日 10:56  点击:[]

张洪亮,男,1968年11月生。1992.08—1995.03,在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尼日利亚海豚公司工作,主要负责渔船虾类产品的质量检验;1995.04—2002.03,在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舟山海洋渔业公司工作,从事渔业资源与渔具渔法的研究与教育工作,任助理工程师;2002.04—2005.02,在浙江弘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主要从事渔用合成纤维的改性,2002.08晋升为工程师;2005.03—至今,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工作。2006.12获“海域使用论证岗位培训证书”,2008.12晋升为高级工程师,2009.11取得“海域使用论证上岗证”,2011.06被浙江海洋学院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2013.08取得浙江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2015年通过“海域使用论证上岗证”的换证考试并获得证书。2017.12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有囊围网最小网目尺寸(浙质函〔2013〕136号)”与“刺网最小网目尺寸 第1部分 小黄鱼〔采购项目编号:CTZB-150428AWZ-SZJJ1(3)〕”,省发改委项目“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与海洋渔业保障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发改规划〔2016〕2043号、浙发改规划函〔2016〕号〕),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沿岸渔场修复效果调查及技术评价(2017C32031)”,农业部项目“渔具渔法甄别技术研究及管理培训(农财发〔2016〕62号、浙海渔计〔2017〕34号)”,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浙北沿岸渔场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浙财农〔2014〕277号)”、“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产卵场调查及划定(浙海渔计〔2013〕)149号”、“浙北渔场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浙海渔计〔2014〕34号)”与“大型深水灯光围网渔业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浙海渔计〔2011〕)127号)”等科研项目。

二、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奖励

1.“浙江沿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研究”2011年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与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本人排名均为第5位;

2.“浙北沿岸产卵场调查及渔业资源保护区选划”2013获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2位;

3.“东海区蟹笼渔具的选择性研究”2011年获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1位;

4.“岱衢洋渔业动物多样性分析”2013年获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本人排名第1位。

三、出版的部分著作

参编《渔用网片与防污技术》,2011.10,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本人排名第14位;《浙江海洋鱼类志》2016.12,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本人排名第15位。

四、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东海区蟹笼渔具的选择性研究,2010.08,水产学报,第一作者;

2、岱衢洋拖网甲壳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2012.01,海洋与湖沼,第一作者;

3、岱衢洋鱼类资源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2012.04,水产学报,第一作者;

4、岱衢洋渔业动物多样性分析 ,2012.09,水生生物学报,第一作者;

5、浙江南部近海春季鱼类多样性分析,2013.01,海洋与湖沼,,第一作者;

6、浙江南部沿岸产卵场春季虾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2013.07,水生生物学报,,第一作者;

7、浙江南部近岸海域春季蟹类群落结构特征,2013.09,中国水产科学,,第一作者;

8、浙江南部近岸海域春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2013.03,海洋与湖沼,通讯作者。

五、专利授权(第一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获得的发明专利:

1、一种浮动式防风浪藻礁,专利号:ZL 2014 1 0238268.9;

2、一种底层海水的抗干扰采集设备,专利号:ZL 2015 1 0786070.9;

3、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用无人机采样装置,专利号:ZL 2015 1 0940639.2;

4、一种抗干扰重锤机构,专利号:ZL 2016 1 0060495.6;

5、一种高精度的触发固定式水流抗干扰测定装置,专利号:ZL 2016 1 0087171.1;

6、触发扩展式重锤装置,专利号:ZL 2015 1 0785716.1;

7、海底水样定深取样器,专利号:ZL 2016 1 0060649.1;

8、一种表层海水多点式采集设备,专利号:ZL 2015 1 0940301.7。

上一条:王志铮 下一条:陈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