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于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教育和科研等部门,适合从事渔业生产与技术、渔业管理与经营、水产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水生生物学、鱼类学、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流体力学、渔具材料与工艺学、渔具渔法学、航海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政管理学、渔业资源评估等。择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海洋渔业生产管理、淡水渔业生产管理、渔业涉外技术服务、水产品贸易、渔业行政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广泛领域就业。专业特色:注重数学、力学的基础教育,以渔业工程、远洋渔业、渔业管理为重点,任课教师以双师型为主,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可申请取得一千六百总吨以上远洋渔业船舶二副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水产养殖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生产、经营、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养殖生物学、鱼类学、生物化学、普通生态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择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水产、水利、渔政、海洋、动植物检疫、生物制品、兽药、饲料、水族观赏、环境保护等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科研、教学等工作。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水产苗种培育与种质优化、水产动物营养生理与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维护与健康养殖为重点。强调通过专业课与实践性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研发和水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基本技能,可直接参与社

徐开达

2023年03月14日 09:07 董蓓蓓 点击:[]

徐开达,男,1981年4月生,浙江普陀人,正高级工程师,硕导,现任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研究室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标准化评审专家,入选舟山市新世纪111人才培养工程。担任《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水生生物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水产科技情报》等期刊审稿人。

长期从事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利用、增殖修复放流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重要海洋渔业资源修复放流及效果评价、浙江沿岸产卵场保护区调查与选划、主要经济种类和捕捞作业方式监测调查、海洋捕捞容量研究等20余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的攻关工作。研发了多项增殖放流和跟踪监测技术,促进了渔民增产增收,经专家鉴定该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科学选划并设立浙江沿岸10个产卵场保护区,编制了重要渔业资源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建议方案并通过省人大立法实施,提供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建议方案,为有效保护浙江渔场的幼鱼资源和实现“浙江渔场修复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持省部级重点及各类科研项目1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7篇,一级学报1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项;主持制订标准2项,参与制订标准10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1次,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位列第3)、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3次(位列第1、4、6)、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位列第4、7)、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位列第1、6)。

一、近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子课题“中街山列岛水域渔业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技术(2019YFD0901204)”,国家科技部,206万,2019-2022

2.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岛礁海域生态容量评估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C02056)”,浙江省科技厅,250万元,2019-2021

3.企业委托项目“华能嘉兴2号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渔业生态补偿修复”,华能浙江平湖海上风电有限责任公司,1437.73万元,2021-2025

4.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渔业生物增殖放流智能化标志及装备技术(2014-Z47)”,农业部,80万元,2014-2015,

5.浙江省科技厅面上项目“浙江渔场渔业资源监测(2010F30001)”,浙江省科技厅,30万元,2010-2011

6.浙江省渔业资源养护专项“浙江渔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调查(2020年)”,140万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001-202012

7.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项目“标志鱼放流与效果评估(财农[2017]66号)”,农业农村部,25万元,201701-201712

8.企业委托生态修复委托项目“浙江省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渔业生态补偿修复项目”项目,206万,201801/201912浙江交通集团

9.产卵场保护区建设项目“岱衢洋产卵场保护区资源监测及养护效果评价(17162130111242017)”,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107.6,201801-201912

10.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项目“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与探索性放流”,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100万元,2016.01-2016.12

二、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奖励

1.“渔业生物增殖放流及智能化标志技术”获2018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10)

2.“重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效果监测评估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21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5)

3.“浙江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9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9)

4.“浙江沿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获2011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7)

5.“浙江沿岸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获2011年国家海洋局 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4/10)

6.“渔业生物增殖放流及智能化标志技术”获2017年舟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7)

7.“东海区小黄鱼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9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15)

8.“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生物学及其资源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6/10)

9.“浙江近海渔业生物资源养护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9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15)

10.“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规模化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20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7/7)

三、出版的部分著作

1.《东海经济头足类》,海洋出版社,ISBN 978-7-5027-7634-3,2010年,副主编,

2.《浙江海洋鱼类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978-7-5341-7152-9,2017年,参编,

3.《三场一通道及保护区图集》,海洋出版社,参编,ISBN 978-7-5210-0170-9,2018年,副主编

4.《瓯江流域温州段鱼类图谱》,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56064-3,2018年参编

四、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Hsp70 Genes in the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crocea) and Their Regulated Expression Under Cold and Heat Stress,Genes,2018,第一作者

2.The cadmium toxicity in gills ofMytiluscoruscuswas accentuated by benzo-(a)pyrene of higher dose but not lower dose,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2021,第一作者

3. Effects of low concentrations copper onantionxidantresponses,DNAdamage and genotoxicity in thick shell musselMytiluscoruscus,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2018,第一作者

4.A novel invertebrate toll-like receptor is involved in TLR mediated signal pathway of thick shell mussel Mytiluscoruscus,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2019,第一作者

5.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OnustusexutusGastropodaXenophoridae,Mitochondrial DNA Part B,2019年,通讯

6.浙江沿岸春秋季小黄鱼生长异质性,应用生态学报,2022,通讯

7.杭州湾北部安氏白虾体长与体重关系的季节变化特征,中国水产科学,2020,通讯

8.舟山渔场产卵场保护区春季小黄鱼群体结构及资源动态,应用生态学报,2021,通讯

9.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国水产科学,2018,第一作者

10.3种日本黄姑鱼放流标志方法的比较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第一作者

11. ,金属线码标记技术在渔业生物增殖放流中的应用,渔业现代化,2018,第一作者

12.乐清湾海域夏季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初探,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第一作者

13.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虾类优势种生态位,生物多样性,2018,第一作者

14.浙江省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第一作者

15.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初步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8,通讯

16.中街山列岛保护区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第一作者

17.东海区短鳄齿鱼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海洋科学,2012,第一作者

18.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海洋与湖沼,2014,通讯

19.浙江沿岸海域虾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分析,海洋学报,2018,通讯

五、制订的主要技术标准

1.水产行业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拟穴青蟹(SC/T 9431-2019)》,2019年,1/12

2.浙江省地方标准《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日本囊对虾(DB33/T 2101-2018)》,2018,1/14

3.水产行业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海蜇(SC/T 9432-2019)》,2019,4/12

4.浙江省地方标准《刺网最小网目尺寸第1部分小黄鱼(DB33/T 2064.1-2017)》,2017,2/12

5.浙江省地方标准《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曼氏无针乌贼(DB33/T 2107-2018)》,2018,2/10

6.浙江省地方标准《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海蜇(DB33/T 2108-2018)》,2018,2/12

7.水产行业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大黄鱼(SC/T 9413-2014)》,2014,3/9

8.浙江省地方标准《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沿礁性鱼类(DB33/T 2102-2018)》,2018,3/8

9.浙江省地方标准《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技术规范(DB33/T 795-2010)》,2010,4/7

六、第一完成人授权的发明专利

1.荧光标记半滑舌鳎的试剂组合,2015,ZL 201310252207.3

2.一种荧光标记半滑舌鳎的方法,2015,ZL 201310252176.1

3.虾类放流条形标签,2016,ZL 201410176539.2

4.条形放流标签牵引器,2015,ZL 201410176444.0

5.虾类放流条形标签生产设备,2016,ZL 201410187738.3

6.虾类柔性标签放流标记方法,2016,ZL 201410176426.2

7.日本黄姑鱼快速挂牌标记方法及其专用试剂,2016,ZL 201410489306.8

8.一种曼氏无针乌贼苗种放流方法,2015,ZL 201410095884.3

9.一种悬浮式藻类生长装置,2016,ZL 201410240211.2

10.一种螺类增殖放流系统,2017,ZL 201510056688.X

11.一种人工育苗的贝类放流装置,2017,ZL 201510056548.2

12.一种海洋鱼类放流船,2017,ZL 201510056346.8

13.一种大黄鱼放流设备,2017,ZL 201510056555.2

14.鱼类产卵场保护区的监测装置,2017,ZL 201610369419.3

15.一种利用波浪能的海洋保护区监测器,2018,ZL 201610369169.3

16.一种海洋环境监测用采水器,2017,ZL 201510769682.7

E-mail:xkd1981@163.com

上一条:曲晓玉 下一条:楼宝(联培)

关闭